1. 实施基础文化学习的教育活动就是基础教育。不论是在正规的还是非正规的,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教育环境中,只要是以满足基本学习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一整套教育活动,就是基础教育。( A )
A. 正确
B. 错误
2. 义务教育即国家利用其权利,颁行法律,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均须接受的强制性教育。( A )
A. 正确
B. 错误
3. 学前教育是为儿童进入小学和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也是为人生打基础的教育,因而也属于强制性教育。( B )
A. 正确
B. 错误
4. 净入学率是指特定教育阶段入学不论年龄大小的学生人数,对应于该特定年龄组人口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B )
A. 正确
B. 错误
5. 毛入学率是指特定教育阶段中官方规定的入学年龄组的注册学生人数,与此年龄组总人口的百分比。( B )
A. 正确
B. 错误
6. 基础教育的升学率,是指初级中学一年级新生人数占上一年小学最高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比。( A )
A. 正确
B. 错误
7.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基础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A )
A. 正确
B. 错误
8. 考察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包括( ABD )。
A. 入学率
B. 升学率
C. 辍学率
D. 生均教育经费
9. 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ABC )。
A. 教育收费问题
B. 教师数量过少
C. 师生比过高
D. 教育制度
10.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所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ABCD )。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处
D. 学会生存
11. 基础教育改革不单纯是教育领域的行为,它还要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例如( ABC )。
A. 人口变化对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B. 城市化与移民会改变基础教育的格局
C. 信息与通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
D.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1. 能力就是知识。( B )
A. 正确
B. 错误
2. 新型的课程不仅应当赋予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动力,还要保证每个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具备较高标准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和能力。( B )
A. 正确
B. 错误
3. 课程大纲是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总体计划。课程大纲的基本范畴是对教学内容的分类与限定。( B )
A. 正确
B. 错误
4. 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状态。( A )
A. 正确
B. 错误
5. 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B )
A. 正确
B. 错误
6.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A )
A. 正确
B. 错误
7. 课程标准的内涵隐含着教师是“教教科书,而不是用教科书教”。( B )
A. 正确
B. 错误
8.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课程不仅涵盖教学内容,还包括教学内容的( A )。
A. 研究
B. 选择
C. 组织方式
D. 传授方法
9. 下列各项中,( A )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对未来课程发展新导向所提出的建议。
A. 由教向学转化
B. 由跨学科的综合学习向界定严格的学科结构转化
C. 由知识获得向知识和能力构建转化
D. 由必修的学习过程向广泛的选修课转化
10. 课程大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
A. 教育目的和具体学习目标
B. 为实现目标而规定的教与学的活动
C. 具体的学习内容
D. 评估学习成绩的手段
11.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 A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独特的人
C.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 学生是不同于成年人的人
12. 新课程的结构根据不同学习阶段进行了划分,包括( A )。
A. 幼儿园阶段以活动课程为主
B.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C.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3. 课程标准不是教学大纲的简单替代,设置课程标准具有如下更深层次的意义( A )。
A. 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B. 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C. 关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D. 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14. 在课程标准中,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是( A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 应用与操作
15. 在新课程改革中,主张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与能力,进行依托学科融合式的“现象教学”,使信息科技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发挥学生在课程设计与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的是( B )。
A. 美国
B. 芬兰
C. 英国
D. 法国
16题答案:
教学——学习
提供——结果
学校教育——终身学习
中央领导——分散领导
分类学习——综合学习
记中学——做中学
课程即全部内容——课程为学习过程
课程即所有学科——课程为学习框架
1. 法国以“动手做”为主题的科学教育在所有小学全面开展,其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B )
A. 正确
B. 错误
2. “动手做”需要复杂而昂贵的设备和特别的技术,需要国家投入大量教育经费。( B )
A. 正确
B. 错误
3. 个性化教育在美国体现得最为突出。美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特点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 B )
A. 正确
B. 错误
4. 法国的中小学校教育始终把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放在首位,把塑造性格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特别重视学生性格中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通过塑造性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B )
A. 正确
B. 错误
5.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德曼教授提出“动手做”等主导思想是( A )。
A. 强化学生动手实操能力
B. 倡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
C. 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D. 强调主动学习与科学实践
6. 法国“动手做”为主题的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给法国小学教育带来如下影响( A )。
A. 让所有儿童学习科学、接受科学
B. 让儿童热爱劳动
C. 让儿童在操作中理解科学
D. 让儿童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7.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来决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最佳学习途径,教学达到同一教学目标”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根据美国学者沃尔伯格(Walberg)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含义,它属于( C )。
A. 阶层模式
B. 随机模式
C. 多元模式
D. 多元多价模式
8. “根据学生过去的学习经验、能力及其心理特征来决定学生的学习起点”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根据美国学者沃尔伯格(Walberg)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含义,它属于( A )。
A. 阶层模式
B. 随机模式
C. 多元模式
D. 多元多价模式
9. “起点与途径是多元的,即不要求人人达到同一教学目标” 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根据美国学者沃尔伯格(Walberg)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含义,它属于( D )。
A. 阶层模式
B. 随机模式
C. 多元模式
D. 多元多价模式
1. 我国于1994年建立了国家教育督导团,负责管理全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国家教育督导团由总督学及国家督学组成。其中,总督学由教育部任命,主持国家教育督导团工作。( B )
A. 正确
B. 错误
2. 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唯一目的是政府对学校执行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的情况实施监督与控制。( B )
A. 正确
B. 错误
3.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校的教学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结果并重的价值取向,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学生的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 B )
A. 正确
B. 错误
4. 实施差异教学法是为了改善学校而评估的一种形成性评估实践。( B )
A. 正确
B. 错误
5. 评估的目的主要是让学校和教师处于竞争之中,从中择优,确定拨款数额以及选优扶持发展。( B )
A. 正确
B. 错误
6. 教育质量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 B ),这部书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
A.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B.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C. 《达喀尔行动纲领》
D. 《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200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7. 下面哪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在综合考虑教育系统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后,提出了认识教育质量的框架( D )。
A.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B.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C. 《达喀尔行动纲领》
D. 《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200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200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认为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学习者,学习质量和学习进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 )。
A. 学习者的状况
B. 便利的资源
C. 教育周边的全部环境因素
D. 有效的测量
9.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200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提出了认识教育质量的基本框架,把影响教学核心过程的要素归纳为:学习者的特点、( C )、教与学、背景、结果5个方面。
A. 课程
B. 教材
C. 提供的便利
D. 教师
10. 随着教育行政权力的逐步下放和学校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各国教育督导的模式已经发生如下变化( ABC )。
A. 由监控转向激励
B.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C. 鼓励教师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
D. 加强行政权威型督导
11.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发布后,美国教育督导理念也有了重大突破,开始由传统行政权威型督导转向现代辅导型督导;教育督导的中心任务逐渐转向( AB )。
A.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B. 提高教育质量
C. 自上而下、权威性的行政督导
D. 监督的教师的教学过程
12. 英国于1993年首次制定了《学校督导手册》,其中的“学校督导框架”明确指出,学校督导评价的内容为:( ABCD )。
A. 学校的教育质量
B. 学校对所拨教育经费资源的管理是否有效
C. 学校所达到的教育标准
D. 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13. 评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由( BCD )层面构成一系列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系统。
A. 为提高学生成绩而评估的学生层面
B. 为学生学习而评估的班级层面
C. 为改善学校而评估的学校层面
D. 为改进教育系统而评估的教育系统层面
14. 经合组织整理、归纳出形成性评估的要素,包括:构建鼓励互动地运用评估工具的班级文化、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多样需求、信息反馈与教学调整,以及( ACD )。
A. 确立学习目标跟踪学生进步
B. 根据学生的期末成绩评定学生等级
C. 借助多种方法评估学生成绩
D.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15. 政府主导参与的大规模教育评估当属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其评估对象为15岁的学生,评估领域自2015年后包括( ABCD )。
A. 阅读
B. 数学
C. 科学
D. 合作问题解决能力
16. 教育评估的最重要之点是对整个教育系统的评估,而一个教育系统的评估应当符合以下目标( ABCD )。
A. 知识传授
B. 职业准备
C. 公民培养
D. 社会公正
1. 教师的职业化,意味着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由教师自身负责的智力活动,这种活动既不是常规性的,也不是重复性的,需要经过长期的专门培训才能够胜任。( A )
A. 正确
B. 错误
2. 教师职业又不同于一般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有异于艺术家而类似于理论家。( B )
A. 正确
B. 错误
3. 1994年,法国教育部公布了“初中教师的能力特征参考”,其基本原则为:初中教师为多学科教师,能够胜任初中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教学。( B )
A. 正确
B. 错误
4. 法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国家,教师的录用与管理均由地方政府决定。( B )
A. 正确
B. 错误
5. 在法国,教师录用采取的是录取考试模式。( B )
A. 正确
B. 错误
6. 芬兰基础教育之所以在国际评估中名列前茅,主要经验就是重视对新教师的培训。( A )
A. 正确
B. 错误
7. 要了解每个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是唯一途径。( B )
A. 正确
B. 错误
8. 经合组织关于教师的定义为,教师是“按照学校课程大纲,从事传授知识、能力和行为的职业活动的人”。这一定义包含以下要素( ABD )。
A. 活动
B. 职业
C. 知识
D. 课程
9. 学业指导顾问、心理咨询顾问、图书资料员等在学校工作中不可或缺,他们属于学校中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外的( C )人员。
A. 管理人员
B. 教学辅助人员
C. 专门辅导人员
D. 其他辅助人员
10. 1994年,法国教育部公布了“小学教师的能力特征参考”,作为小学教师初始培训的基本目标和考试标准。其职业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BCD )。
A. 多学科教学能力
B. 处理学习状况的能力
C. 管理班级的能力
D. 教育职责方面的能力
11. 一般来说,教师培养的内容主要有如下构成( ABC )。
A. 学科知识
B. 教育理论
C. 教学实践训练
D. 法律法规
12. 师范生在学习专业学科的同时学习教育学知识,并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师培养模式为( B )。
A. 接续培训
B. 同步培训
C. 在职培训
D. 脱产培训
13. 一般来说,教师的录用标准总要包括:( ABCD )。
A. 一定的文凭或职业资格
B. 公民身份
C. 教学语言能力
D. 身体状况
14. 从教师录用者的角度看,大体划分为( ABD )层级。
A. 中央政府
B. 地方政府
C. 社区
D. 学校
15. 经合组织根据各个国家的经验,将继续教育活动归纳出以下( ABCD )类型。
A. 为实施某一教育政策或教育改革而为教师举办的讲座等活动
B. 旨在帮助教师承担某种新职能的授课、个别指导等特别活动
C. 旨在帮助学校适应新需求和改善管理的特别活动
D. 教师为丰富和发展自身知识与能力而采取的个人行为
16. 尽管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但是教师政策的优先点是共通的,包括( ABCD )。
A. 要提高和巩固教师的社会地位
B. 要改善学校环境
C. 要减轻教师负担
D. 要进行教师评估
1. 要保证教育系统的平衡。中等教育是教育系统的基础,主要功能是保证国民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高等教育则要赋予国民更高水准的文化知识和职业能力,是社会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B )
A. 正确
B. 错误
2. 在西方一些国家,中、小学校长在传统上就是教师的“头”,他与其他教师的区别仅仅在于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经常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被任命为校长。(A )
A. 正确
B. 错误
3. 校长,作为一校之长,他除了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外,还要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所以他只需要把握教育政策的方向,不需要激发教学的活力。( B )
A. 正确
B. 错误
4. 目前,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校内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 B )
A. 正确
B. 错误
5. 在传统观念中,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对于今日多元化社会来说,各方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顾及其他方的利益,避免两败俱伤。这种治理要素是指( B )。
A. 治理之理念——民主决策
B. 治理之过程——学会妥协
C. 治理之态势——公开透明
D. 治理之境界——解决问题
6. 国际上诸多关于教育政治与决策的研究,为教育治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其论述与探讨包括( ACD )。
A. 尊重教育主体的多元化
B. 学校应该充分自治
C. 以协商为基本教育决策机制
D. 以评估为教育政策调节工具
7. 经合组织归纳的学校治理的主要模式有:( ABCD )。
A. 市场竞争模式
B. 学校自治模式
C. 地方自治模式
D. 质量控制模式
8. 视学校为小型企业的学校治理模式为( A )。
A. 市场竞争模式
B. 学校自治模式
C. 地方自治模式
D. 质量控制模式
9. 由学校董事会决定经费使用、教师录用与解聘、课程与招生的学校治理模式为( B )。
A. 市场竞争模式
B. 学校自治模式
C. 地方自治模式
D. 质量控制模式
10. 学校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核心工作应当集中于以下( ABC )方面。
A. 学校应当把改善学生的学习作为始终不渝的任务
B. 落实国家教育改革政策
C. 保持与外界的良好联系
D. 筹集更多教育经费
11. 从现代管理角度看,中、小学的治理不应是单纯的校长领导,学校领导应当包括( ABCD )。
A. 校长和副校长
B. 其他领导人员
C. 学校委员会
D. 与学校工作相关的校外人士
12. 一般来说,校长的基本责任是:( ABCD )。
A. 人员管理和继续培训
B. 保持与校外的良好关系
C. 确定学校的自身定位
D. 实施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
13. 现代学校校长的作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或监控者,而是教学管理的促进者或激励者,因此应当具备多重能力,包括( ABCD )。
A. 构建有效率的领导班子
B. 管理物质资源
C. 管理知识与思想
D. 应变能力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B )
A. 正确
B. 错误
2. 从本质上说,学校或教育是不平等的根源,为了减少不平等并最终消除不平等,就必须减少和消除教育不平等。( B )
A. 正确
B. 错误
3.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处境不利的家长辅导子女学习,是经合组织的专家根据各国的经验,总结出的防止学业失败的一条措施。( A )
A. 正确
B. 错误
4. 在自由主义看来,自由择校不仅是家长权利的诉求,更是促进教育平等的有效途径。( B )
A. 正确
B. 错误
5. 在教育领域,“积极歧视”等是一些国家追求教育平等与公正的政策措施。所谓“积极歧视”,是为某些社会群体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使他们摆脱处境不利地位的一个普遍原则,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公正。( A )
A. 正确
B. 错误
6. 1990年,在泰国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首次提出的“全民教育”的概念,其基本内涵是:人人都有接受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权利。( B )
A. 正确
B. 错误
7. 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的全民教育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到2004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0%。( B )
A. 正确
B. 错误
8. 关于教育平等,各国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各种论述。主要概念有( ABCD ) 。
A. 入学平等
B. 机会平等
C. 待遇平等
D. 结果平等
9. 教育的不平等,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除了学校的选择外,还包括( ABCD )。
A. 班级的分配
B. 课程的设置
C. 教师的态度
D. 环境的差异
10. 在西方国家,平民子女教育与资产阶级子女教育在同一模式的考试与评估中,长期困扰基础教育的学业失败问题,表现在( ABC )。
A. 较大比例的留级
B. 辍学
C. 无文凭无学历的学生
D. 就业率低
11. 经合组织的专家根据各国的经验,总结出防止学业失败的措施,其中包括( ABCD )。
A. 避免过早分科或分流,避免过早以成绩进行筛选或淘汰
B. 实施择校管理,保证教育公平与公正
C. 为学习落后者提供系统帮助,减少留级率
D. 教育资源应当向最需要的学生和地区倾斜
12. 为促进教育平等,消除歧视,以求公正,各国采取的主要补救措施为( ABC )。
A. 美国颁布“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
B. 英国设置“教育优先区”
C. 法国实行教育优先区政策,“给匮者更多”
D. 促进私立学校发展
13. 在教育领域,“积极歧视”以及( ABC )等是一些国家追求教育平等与公正的政策措施。
A. 肯定行动
B. 平权行动
C. 教育优先区
D. 尽早分流
1. 在信息化的知识社会,学校的任务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且要保证每个学生掌握未来应对经济和技术变革的能力。( A )
A. 正确
B. 错误
2. 经合组织在“明日之学校”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未来学校的六种前景,这些前景被划分为三类:现状推论、再造学校、学校弱化。下面( AC )前景属于现状推论。
A. 官僚化的学校
B. 网络化的学校
C. 市场化的学校
D. 以学习为目标的学校
3. 经合组织在“明日之学校”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未来学校的六种前景,这些前景被划分为三类:现状推论、再造学校、学校弱化。下面( BD )前景属于再造推论。
A. 官僚化的学校
B. 处于集体中心的学校
C. 网络化的学校
D. 以学习为目标的学校
4. 学校网络实际上是一种“临时性的社会系统,每一个体从中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信息”。其主要具有( ABCD )功能。
A. 政治
B. 信息
C. 心理
D. 能力
5. 教育创新,即为改善教育质量而提出的理论观念或改革政策。20世纪的教育创新理论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点( ACD )。
A. 儿童是学校教育的中心
B. 创新教学
C. 学校要贴近实际生活
D. 主动学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