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大作业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1-4答案

本文包含: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一答案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二答案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答案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四答案
科学与技术终结性考核大作业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1-4答案

形考任务1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科学——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3、高新技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3.电力革命——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的新技术革命,可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它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简答题(17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四、论述题(25分)

 

1.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科学为技术提供知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

①目的任务不同

科学是用以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回答“为什么”技术是用以改造世界,发明事物,设计、构造以获得有用物品的方法技能,是回答“怎么做”

②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一般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与追求,技术则是必定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和经济目的。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反过来,技术也为科学提供了眼睛、耳朵和部分肌体,扩展了人的触觉、听觉和感觉。例如,电子计算机使气象研究、人口统计、基囚结构研究和其他以前不可能进行的复杂系统的研究取得巨大进步。对某些工作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基础。例如测量、数据收集、样本处理等等,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研研究。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例如基因工程技术促进了绘制整个人类脱氧核糖核酸基因构造的工作,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绘制基因结构的理由,也使绘制工作成为可能。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近来越趋向一体化。技术变得越复杂,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在某些领域,例如,固体物理学(包括晶体管和超导体),由于研究物质的能力和制造物质的能力相互依赖,以至于人们不可能把科学和技术截然分开。现代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科学的进步,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成就。总之,可以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

五、小论文(3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读一篇科学家传记或科学史文章,写一篇心得体会。(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爱因斯坦文集》读后感

爱因斯坦是位科学巨人,又是位纯朴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智慧如同他的科学成就样,让我们充满无限的敬意。

爱因斯坦承认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白然。但在这点上,爱因斯坦却不否认数学是科学,他说:“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白己创造出来的概念,象在数学中就是那样。”尽管如此,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的共性却是明显的,他认为这就是“求真”或者说“追问是”。除了客观性以外,他还认为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科学本身没有感情愿望,没有善恶观念。“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城里,我们就决不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

那么,科学与伦理毫不相关么?爱因斯坦认为并非如此。他首先承认“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伦理准则要表达清楚和贯彻贯一一致,就离不开科学理性,特别是逻辑理性。在他看来,伦理准则不是直观的,也不是任意想象的,而是从一些隐含的前提中推论出来的。要推出有效,自然要讲逻辑。这些隐含的前提是“伦理公理”,它在某些方面像形式公理一样可以没有意义,但事实上却是人们经验的升华,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伦理公理”的来源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痛苦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爱因斯坦文集》里充满各种各样的问题:科学的、般认识论的、数学哲学的、科学哲学的、伦理学的、哲学观的、社会学的、政治的,等等。尽管这本文集对许多重要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严密的论证,但这不足以泯灭这部文集的价值,毕竟这只是一部随笔,而随笔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人:另外,毕竟一爱因斯坦是一一位科学超人,是我们崇敬的“人化之神”,就像他说的人类不能没有宗教性的信仰一样。

1938年10月在纽约预计于第I年春季开幕的世界博览会I地上,把一些纪念品装在一只坚周的金属盒里,埋在地下,准备等到5000年后(即6939年)让后代子孙把它掘出来打开。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写给五千年后了孙的封信也被装进了该金属盒并埋在了地下。该信的内容如下:“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灭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器的力量横渡海洋,并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角落互通讯息。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伯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和品格,较之那些对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少数人的才智和品格来,是无比的低下。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引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

爱因斯坦也是20世纪有很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家。从他这封信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位大科学的家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观以及对世界和平和全人类前途的深情关怀。他是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这句话充分表明他对五千年后世界的想象也是美好的。

今天的世界已经跟爱因斯坦生活的年代大不一一样,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发达的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生活和工作.上的方便条件。今天的世界比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更为太平,并且世界大部分地方的人民生活变得更加富足。

形考任务2

一、填空题 (每题1分,共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原子的范围是(10-10)m。

2.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

3.夸克的的范围(10-20)m。

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聚变)、原子核聚变。

5.在原子能三种释放形式中,其中利用最多是(核裂变)?

6.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链式)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9.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0.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氨酸)。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原子核——是原子中非常小的核心部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与正电荷。

2.核能——是由原子核的变化释放出的能量。

3.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4.超导材料——是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5.细胞全能性——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6.基因工程——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按着人们的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片段),在体外切割,拼接形成重组DNA,然后将重组DNA与载载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将其引入到没有该DNA的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8答案币,请先
本文隐藏(剩余)内容登录购买后显示, 常见问题」或「点此联系我们
如果不显示购买按钮,请复制本页网址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3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