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含:
学前教育原理形考任务一答案
学前教育原理形考任务二答案
学前教育原理形考任务三答案
学前教育原理形考任务四答案
学前教育原理终结性考核答案
------------------------
形考任务一
试题 1
简要说明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答: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是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已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以访谈、文件、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也是学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试题 2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教育目的和原则的基本观点。
答: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前儿童形成智力和道德的推理能力,形成和智力和道德的推理能力,形成和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教育的最终和最根本的目的。
儿童教育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应配合儿童认知发展顺序(2)以儿童为中心,发展儿童的主动性(3)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4)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
试题 3
简述陈鹤琴关于中国幼稚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观点。
答: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幼儿园课程观点是整个教学法。他批评当时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施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主张游戏式的综合性教学方法。
试题 4
学前教育为何具有儿童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价值的表现。
答:学前教育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墓基性作用。研究表明,婴儿在3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 活动;1岁婴儿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前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很困难的,有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3、5岁半时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试题 5
简述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观及指导方针的基本观点。
答: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时间的指导方针为:(1)构建充满爱心的学习者社区(2)教学应促进发展与学习(3)制定实现重要目标的课程(4)评价儿童的发展与学习(5)和家庭建立互动的关系
试题 6
思考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我国幼儿园课程在计划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个地区或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这个地区或这所幼儿园的课程在计划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可能只简单地借用或套用外来的课程,包括被几乎所有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看好的瑞吉欧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条件下,针对时弊进行决策和调整。
形考任务二
试题 1
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各领域的目标。
答:(1)健康领域目标:第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稳定、愉快。第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第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语言领域目标: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3)社会领域目标:第一,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第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第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第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第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4)科学领域目标:第一,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5)艺术领域目标:第一,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第二,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第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试题 2
什么是儿童发展?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儿童发展是指0—6、7周岁儿童的身心发生的质的变化。其特征包括: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具有个别差异、具有“关键期”。
试题 3
分别简述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基本原则
答:体育的原则:(1)全面发展的原则(2)安全原则(3)趣味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智育的原则:(1)直观性原则(2)“学”与“做”相结合的原则(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的原则:(1)情感互动的原则(2)正面引导原则(3)实践练习原则(4)连续一致性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美育的原则:(1)情感体验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
试题 4
概括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答:儿童观的形成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儿童观。
(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3)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的儿童观。(4) 启蒙运动时期的儿童观,从洛克、裴斯泰洛奇、卢梭、蒙台梭利、杜威,儿童地位逐步上升,儿童中心观逐步确立。(5) 现代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儿童是财产,儿童是投资,“国”位、“家”本位、“神”本位和“人”本位的儿童观。
试题 5
简述儿童权利的含义、意义。
评论0